021-65643739
微信ID: FDCLCRR
clcrr@fudan.edu.cn
活动背景
2019年12月23日至2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非洲部主任兼联合国驻马里代表处代表埃德蒙·木卡拉(Edmond Moukala)莅临复旦大学发表了“非洲的文化遗产”精彩学术报告会,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与埃德蒙·木卡拉举行会谈,就中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非洲部合作开展非洲文化遗产调查、研究、保护等事宜进行讨论,希望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双方更多的交流合作与知识共享。
2022年5月25日,双方首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举办了博物馆日专题讲座“力量与变革——从非洲视角看非洲后殖民时代的博物馆”,由帕斯卡尔·塔鲁文博士主讲。精彩的非洲博物馆与社区发展实践案例分享,拓展了我们对非洲博物馆的认识,引起与会者的热烈讨论。“借古开今——关于社区发展的非洲遗产管理新趋势”(Past in The Present: Emerging Heritage Management Trends in Africa on Community Development)讲座,为第二场学术交流活动,同时作为润物公众号“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之一。本次讲座同样由帕斯卡尔·塔鲁文主讲,从社区发展的视角,分享非洲遗产管理的最新发展。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马科办事处主任埃德蒙·木卡拉、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吕舟和中山大学旅游管理与规划系教授张朝枝,也受邀参与对话。
主讲人
帕斯卡尔·塔鲁文加(Pascall Taruvinga),考古学博士。拥有超过25年遗产和博物馆管理经验,担任过多项国际和地方高级管理职务,包括津巴布韦国家博物馆和纪念地管理局研究和发展主任、国际非洲博物馆协会AFRICOM驻肯尼亚项目经理、南非国家遗产委员会世界遗产专家、罗本岛博物馆首席遗产官。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世界遗产基金等国际机构任职。现任南非罗德斯大学遗产管理讲师和研究生项目负责人。专著Stakeholder Perspectives on World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in Africa将于2022年8月出版。
讲座内容
非洲拥有丰富多样的有形和无形遗产。前殖民时期的非洲,文化和自然是不可分割的、相互包容的,与非洲的文化和社会福祉息息相关。殖民时期,一种排他性的遗产管理模式被引进非洲,进入后殖民时期,转而积极倡导重现遗产保护在实现社会福祉中的包容性作用。在这个文化遗产管理不断发展的框架内,本讲座将开展讨论以下新兴议题:新兴遗产定义;传统遗产管理体系的当代发展,从排他性向包容性转变,遗产的地方性与全球性关系、保护与发展、政治与遗产空间,以及建构智慧遗产地促进社区发展等。
不同参与者的多元声音,尤其是当地社区、妇女、年轻人和未来一代,都需要被纳入其中,以塑造非洲对于历史的当代理解,并立足当下思考未来。尽管当地社区的想法和意愿越来越多地定义着非洲遗产的地方与全球关系,但遗产空间仍然遭受多重挑战,包括新冠疫情。讽刺的是,自古以来这些挑战一直是社会发展的一部分,而当地社区总是能为这些挑战提供解决方案。世界推崇以创新力和创造力,作为应对遗产空间的新方法,遗憾的是,具备创新性实践与方法的土著知识系统,却未被纳入遗产管理的现代科学方法中。例如,灾害风险分析和监测气候变化对非洲社区而言并不是新现象,但他们的经验往往在现代遗产规划过程中被边缘化。
本讲座通过非洲各地不同案例研究,呼吁以传统和现代科学重塑遗产管理中的包容性、整合性,建构智慧遗产地,重新调整价值观念,使遗产管理造福社区发展。
讲座信息
日期
2022年6月29日(星期三)
时间
16:00-18:00
主讲人
帕斯卡尔·塔鲁文加(Pascall Taruvinga)
南非罗德斯大学遗产管理讲师
南非国家遗产委员会世界遗产专家
与谈人
埃德蒙·木卡拉(Edmond Moukala)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马科办事处主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马里代表
吕舟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
张朝枝
中山大学旅游管理与规划系教授
UNESCO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主持人
主持人
杜晓帆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
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
孔 达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教授
地点
腾讯会议:815-486-349
会议二维码与链接:
https://meeting.tencent.com/dm/N3JLGlYLYq1r
主办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与文化资源委员会
承办
复旦大学润物乡村知行社
▍英语讲座,提供概要翻译。
▍未经许可,请勿录屏。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邮编:200433 电话:(86)021-65642222
Copyright©2017复旦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