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5643739 微信ID: FDCLCRR clcrr@fudan.edu.cn

关键词

纪要 | 非洲遗产系列讲座 1:非洲的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2020-01-10 

讲座纪要| 非洲的文化遗产

 

 

受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的邀请,2019年12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非洲部主任埃德蒙 · 木卡拉(Edmond Moukala)先生于复旦大学亚青中心带来一场主题为“非洲的世界遗产(World Heritage in Africa)”的讲座,此次讲座由杜晓帆教授主持。木卡拉先生自1987年留学中国,曾先后就读于河海大学、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回到总部,此后一直从事非洲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工作,现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非洲部主任、教科文组织驻马里代表。

 

左为木卡拉先生,右为杜晓帆教授

 

 

一、非洲的文化遗产

 

 

联合国划定的非洲地区包括除北非阿拉伯国家以外的56个国家,但从广义上来说,整个非洲大陆都可以认为是非洲地区。其中有46个国家已成为世界遗产公约的缔约国,有35个国家拥有世界遗产。中国如今已拥有55处世界遗产,同意大利并列世界第一,此外还有很多国家拥有20处以上的世界遗产,但整个非洲共计只有96处。在科学层面上被证实为人类起源的非洲大陆,其世界遗产数量为何那么少?

 

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世界遗产公约时,参与国家多来自欧洲,因此也多以欧洲模式作为标准。1987年,中国首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6处遗产,但今天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已向世人证明其丰富的遗产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这既得益于中国政府、学者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也得益于亚洲在《奈良真实性文件》制定后能将自身文化的特点纳入公约之中。如今的非洲面临相似的困境,虽然有着丰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但需要非洲人能够对自身的文化、传统进行大量深入的研究,使非洲民族的代表性能在公约中得以体现。

 

在非洲的96处世界遗产中,有53处文化遗产、38处自然遗产和5处混合遗产,其中有15处属于濒危遗产。濒危遗产占据如此高的比例,可知这个地区的遗产保护工作存在诸多难题。

 

 

非洲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种类多样,丰富多彩,如图中所示,它们风景优美、极具特色。例如,位于撒哈拉沙漠中的建筑,在炎热的沙漠气候中,其建筑内部仍然舒适宜人。这种建筑是非洲本土特有的智慧,自八百年前就已存在,直至今日民间仍然掌握着对其进行修复与保护的方法。此外,非洲还有丰富的岩画遗存,但很少有人进行研究。

 

 

 

 

二、非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非洲在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与挑战,如:1. 武装冲突;2. 自然灾害;3. 气候变化;4. 环境污染;5. 采矿、勘探、偷猎、贩运等非法活动;6. 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7. 难以控制的城市化和旅游业发展;8. 管理和法律框架的缺失;9. 物种入侵以及其他建筑物老化、当地建设能力限制等问题。
非洲的许多自然资源位于遗产保护地,国家迫于经济发展的压力不得不进行开发,但如果已经被列为世界遗产,是应完全保护,还是以经济发展为主?这是非洲面临的难题。如今还有许多非洲人居住在农村地区,但因为世界遗产公约的限制,学校、医院等机构距离居民社区很远,学龄儿童可能因此无法接受正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保护遗产是为了谁?是为了下一代么?当地人民本应是受益的第一代。


 

三、非洲世界遗产行动计划(2012~2020年)

 

 

为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工作人员同亚洲、欧美国家交流合作后,制定了一系列行动计划,包括以下内容和目标。

01 改善非洲在世界遗产名录上的代表性

需要高校对非洲遗产开展研究并提供比较完整的资料;需要国内外共同交流、共享资料。

 

02 改善非洲世界遗产地的保护状况

需要依照其他地区的经验,如中国积累的大量经验,开展保护和修复工作。

 

03 通过文件编制和管理体系建设进行有效管理

世界遗产公约建立至今不到五十年时间,在此之前的几千年内一直是由当地对遗产进行管理和保护。木卡拉先生常和非洲同胞说,不要总想着复制别人的方法,非洲有自己的传统,要发掘祖先已有的智慧。联合国则要学习当地的传统方法,然后进行讨论、补充。这种方式首先是表现在对当地人民与其文化的尊重,其次是因为人们已经习惯的方式不应随便加以更改,不被理解的保护方式很难延续,遗产保护也会变得困难。

 

04 平衡遗产保护和发展需求

二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很难实现,木卡拉先生认为,现在还没有得到最终答案,希望讲座之后能听听在座师生的想法。

 

05 建立冲突时期的遗产管理机制

非洲现在仍有很多地区冲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遗产保护。非洲大陆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资源,但因此滋生的战争冲突使得非洲是如此贫穷。另外,有一些外部因素分裂了非洲,比如1885年由欧洲重新划定的非洲国家边界,这些边界跟历史上的非洲国家是两码事。如果研究非洲的语言和历史,其语言的分布和现在国家的划分在地图上看起来则非常不同,同一语言、文化的人民因边界划分而被迫分离。另外,边界划分也导致非洲的资源更容易被控制,因此非洲的独立和发展是非常复杂的问题。

 

 

四、正在进行的活动

 

 

明确问题、目标以及资金需求后,建立起各种项目,针对各地区情况实施。

 

0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非洲世界遗产能力建设与合作论坛

论坛是以中非政府论坛的方式展开,许多中非专家一起交流与推动遗产保护。首次论坛在巴黎召开,与会人士有227人,33位非洲国家代表出席,有11位部长级领导,如此重视的态度是受中非长期愉快合作的影响。会议提案申请有13项,2020年1月将申报8项新的世界遗产,都是由中非合作,而过去一般只有一两项。


 

 

02 非洲世界遗产的跨国界合作

由于现有边界的不合理,许多国家存在共同拥有同一处遗产的情况,因此要鼓励跨国合作。

 

03 非洲世界遗产与可持续发展报告

我们保护遗产是为了谁?如果是为了当地人,很多方法是有问题的。很多非洲人正在为生存和发展努力,不能继续以公约的名义而对老百姓的生存问题视而不见,因此维持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平衡是很难的。

 

04 非洲世界遗产日活动

非洲的46个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包括一些阿拉伯国家,出于团结的希望,共同确定每年5月5日为非洲世界遗产日。在这一天整个非洲的国家都要组织遗产保护相关活动,培养年轻人的兴趣,同时让政府多给予支持。非洲世界遗产日还举办了摄影比赛,下图就是一些获奖作品。这是冬日的纳米比亚,枯木与行人,白色的地面,背景是阳光下的山,呈现出令人惊异的景色。

 

纳米比亚纳米布沙海(非洲世界遗产日摄影比赛第一名) ©Mrinal Mohit  (@Wowitsmrinal)

 

坦桑尼亚桑给巴尔石城(非洲世界遗产日摄影比赛第二名) ©Ashgallerytz.com (@Ash_Gallery17)

 

05 实施《世界遗产公约》路线图、在各国国内设立遗产委员会

路线图中有一个五年计划,无论有没有经费,国家都可以在五年中从零开始,申请一至三处的世界遗产。很多国家缺乏资金和方法,而世界遗产公约中有一笔基金,木卡拉为他们列出计划,告诉他们如何一步步推进。


首先国内要成立遗产委员会。过去是由文化部、教育部代行,但委员会中应该是多学科、各部门共同参与,这是整个国家的责任。其次这一委员会的主席应为国家首脑,必须上升到足够的高度。国家首脑拥有决定权,每年一次例会,具体工作交给高校专家。只有当国家首脑明白哪些遗产需要保护,在其规划开发时,他就会绕开保护范围,使得保护和发展能够达成一致。这一委员会将制定行动计划,明确下一月、下一年,直至五年的行动内容,专家明确各项需要的经费,将这一计划提交联合国,其学术性才会让联合国信服从而给予资金和援助。这份路线图我们发送给非洲每个国家的领导,有几个国家已经开始实施了。

 

06 发动当地社区参与世界遗产的管理工作

大部分工作侧重于给当地人发展机会,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保护遗产首先应是为了当地人,关注当地社区,确保当地是从遗产保护获益的第一代。

 

发动当地社区和土著居民参与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和共同治理© UNESCO WHC/AFR


 

07 “非洲自然”项目、中非森林治理项目(CAWHFI)

“非洲自然”项目旨在完善39个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管理,尤其是在尼日尔、马达加斯加、南非、莱索托、乌干达、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和刚果。非洲被划分各区块进行管理,例如中非的中非森林治理项目(CAWHFI)。2004年以来,中非森林治理项目旨在加强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和加蓬境内森林自然遗产的管理,并改善其生态景观的环境,主要成就是2012年桑加河被纳入世界遗产名录。

 

宁巴山© UNESCO

 

08 遗产护照

如今非洲仍有武装冲突,当联合国维和部队进行干预时,他们不知道是否会破坏遗产。当军队到来时,遗产护照能够提供遗产的位置、图片、文字描述,从而尽力避免被战火波及。军队一开始不理解,但潜移默化地关注起了遗产,比如法国军队主动询问了遗产状况。现在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遗产护照防患于未然。

 

喀麦隆遗产护照© UNESCO

 

09 支持非洲教育机构开设世界遗产课程

非洲学校中没有开设遗产相关课程,很多人在遗产日之前甚至不知道世界遗产,所以各学段都应教授相关知识。如果连学校都不教授相关内容,后代如何获取这些知识?又怎么会有年轻后继者为此付出努力?同时需要创新这一学科的地区特色,而不是单纯学习欧洲人怎样保护。木卡拉先生表示,他非常自豪自己在中国留学的经历,并不需要就读于世界顶尖的学校,就能知道如何解决当地的问题。他提到自己在中国时,去新疆、龙门石窟等,都是很艰苦的条件,因此学到了怎样帮助贫困地区进行遗产研究,怎么以简单实用的方法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未来想要从事的事业、选择以何作为目标。

 

2018年4月26日到28日,津巴布韦大学组织了第一次研讨会© UNESCO WHC/AFR, Pieter-Jan Debuyst

 

10 其他

其中一个项目是研究每个国家的历史,以及历史上非洲国家的征伐关系。比如阿拉伯国家阿曼现任国王的爷爷埋葬在当年作为殖民地的坦桑尼亚。坦桑尼亚正在保护这个墓葬遗产,于是木卡拉说服作为墓葬人后代的阿曼也应承担责任和进行资助。这并不只是出于经济的角度,而是一种历史责任。中国没有这样的问题,明代的郑和比欧洲更早来到非洲,坦桑尼亚和肯尼亚发现了当时的中国瓷器,但中非之间没有过战争,未来也不会有战争,双方是和平互惠的关系。

 

 

讨论、问答环节



木卡拉:刚刚讲到的发展和保护相矛盾的问题,我看到有学生想发言。


学生:如果学校和医院太远,可不可以将人们集中起来,比如孩子集中住宿上学。非洲的情况很像中国西藏,很多人不希望西藏发展而是作为景观和旅游地,但我并不认为发展会消灭文化的多样性。


木卡拉:我非常同意发展不会让文化多样性消失。许多非洲国家开始明白发展与文化是一体的,因此委托马里总统作为整个非洲的文化官员,联合国总部总干处委托我去帮助他们。至于将孩子集中,父母很难同意。关于人权首先是教育、健康,联合国如果只是鼓励保护,却没有考虑孩子的教育、健康,就背离了最基本的人权。


刘邵远:

1、您觉得非洲哪种文化遗产是最受忽略,最急需保护的? 

2、非洲国家政府、部落、社区对遗产保护的普遍态度是什么?

 

木卡拉:

1、非洲建筑物的概念和亚欧都不一样。过去非洲的富户每隔六个月就要重新拆建建筑,这一方面以此展现自己的财富,另一方面由于气候炎热湿润,在没有空调时要将丰富的风力引入建筑中。现在的非洲建筑师开始恢复传统,研究雨季旱季的不同建筑方式。因此非洲的建筑都是全新的,不符合现有文化遗产概念。要考虑文化遗产的非洲概念,非洲专家要研究传统、世界遗产公约、遗产价值的评定,就像亚洲一样,非洲也需要自己的《奈良真实性文件》。

2、政府领导是基于政治角度,一些领导理解遗产保护,一些领导则不想申报世界遗产而是先行发展。例如坦桑尼亚拥有的面积最大的世界遗产,总统为了发展决定修建水电站,他认为保护面积太大了并不是国家能负担的。坦桑尼亚已经把很多保护范围用以建设水电站,因为非洲确实很需要电力,这就是矛盾之处。很多人认为联合国公约是完美的,其实是需要继续完善。上世纪其他地区发展时没有公约的限制,而现在则不然,但保护始终是为了人民。

 

徐洋:很多国家边界有问题,那么非洲人对自己国家的认同感如何?

 

木卡拉:我的观点是从语言方面回答的。语言的力量很强大,如果展示非洲的语言地图,会发现非洲人的母语分布和过去的国家分布是一致的。欧洲殖民后强迫人们使用欧洲语言,但大部分非洲语言还是保留下来。我鼓励非洲的经济发展必须依靠语言的地区性,比如现在的刚果讲法语,安哥拉讲葡萄牙语,但我们的传统很多是相同的,我们以前同属一个刚果王国。我和马里总统现在的工作,就是让本地人明白语言是文化之一,让年轻人明白幸福是在自身和家乡寻找。马克龙今天承认了法国对非洲经济的控制,实际上教育也是,这种控制让非洲人憧憬欧洲、仇恨自身,我们的身份认同感被破坏了,所以教育、语言必须要有所改变。非洲人在教育中使用的不是母语,你们可能想象不到,孩子第一天上学就禁止母语而必须用法语,如果不讲法语就不能说话,思维也随之停滞,因此一二年级是很煎熬的。非洲的问题不是那么简单,我本来学的是水利工程,但后来发现语言问题更严重,现在我研究中非关系与媒体。希望我今天所讲的,能让大家明白中国政府为什么会帮助非洲,中国政府明白非洲的状况,中国也经历过这一阶段,中国帮助了非洲很多,也希望今后中非继续守望互助。

 

讲座现场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邮编:200433 电话:(86)021-65642222

Copyright©2017复旦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