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5643739
微信ID: FDCLCRR
clcrr@fudan.edu.cn
讲座内容
讲座根据这些年国内外的考古发现,从衣、食、行、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讲述古代丝绸之路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互鉴,给我们方方面面生活带来的益处和影响,进而说明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品的贸易之路,也是一条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的交流之路。
衣 根据最新的考古发现,介绍丝绸起源中原地区的新证据,以及丝绸对西方的影响和传到西方的过程;也将介绍棉花、棉制品传入中国的过程以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食 我们现在吃的蔬菜、水果、调料、油料作物等,其中一大部分是沿着丝绸之路传播过来,如蔬菜当中的胡萝卜、辣椒、黄瓜、西红柿;水果当中的西瓜、葡萄、石榴;调料当中的胡椒、大蒜;油料作物中的花生、芝麻、向日葵。正是因为丝绸之路的交流,才使得我们吃上了丰富多彩的食物,过上了有滋有味的生活。
行 将讲述车和车轮对中国的影响,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发明的马镫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国水密舱等技术对造船业的贡献。
思想 从印度传来的佛教,对中国人的哲学思想、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我们对佛教所进行的中国化、本土化改造也是非常成功的。
文化 我国古代音乐与舞蹈等艺术深受西方影响,一些被认为是传统乐器的琵琶和唢呐,其实是随着佛教沿着丝路传过来的。
科技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很发达,尤其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对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而西方传来的玻璃器则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主讲人
顾玉才,1963年出生于中国辽宁省。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系和吉林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任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现为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旧石器时代考古、古生物化石、体质人类学、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和革命文物研究工作。
作为主要参与人之一的《辽西中生代鸟类化石及鸟类的早期演化》研究成果荣获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著有《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土城子遗址战国时期人骨研究》《文明曙光先破晓:辽河流域史前人类》(合著)等学术专著,发表学术文章十余篇。
讲座时间
2024年1月6日下午14:30—16:30
讲座地点
复旦大学邯郸校园南区第六教学楼 6104
主持人
杜晓帆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活态遗产与社区发展教席主持人
与谈人
王辉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考古与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
王金华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邮编:200433 电话:(86)021-65642222
Copyright©2017复旦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