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5643739 微信ID: FDCLCRR clcrr@fudan.edu.cn

关键词

“遗产研究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国际研讨会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活态遗产与社区发展教席”启动仪式

发布时间:2023-05-12  阅读次数:615

 

揭幕式

 

5月7日,“遗产研究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国际研讨会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活态遗产与社区发展”教席启动仪式在复旦大学举行。会上,复旦大学首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项目(UNESCO Chair Programme)—— “活态遗产与社区发展”教席正式揭牌,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杜晓帆担任教席主持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项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发起的一项网络计划,旨在促进国际高校及相关机构间的知识共享与交流合作,以携手应对挑战,服务社会发展。目前已有近120个国家的850余个机构参与到此项网络计划中。

 

此次揭牌的“活态遗产与社区发展”教席将联合英国、新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南非及中国等10个国家的20余家高校、文博机构和基金会,聚焦中国和世界范围内欠发达地区的活态遗产保护传承与社区可持续发展,将在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学生培养、文化交流等各领域展开工作。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活态遗产处负责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秘书长蒂姆·柯蒂斯(Tim Curtis),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Shahbaz Khan),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秘书长周俭致辞。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宋新潮发表主旨演讲。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向义海副局长出席活动,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主持开幕式。

 

复旦大学校长金力

 

复旦大学校长金力表示,成功设立复旦大学首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项目,是复旦大学在学科建设和国际交流合作领域的重要成果。复旦将聚焦探索不同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如何更好地理解、保护、展示和利用遗产资源,进而提升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发展。这不仅回应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也将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搭建全球化的活态遗产与社区发展合作网络,形成一个开放、包容的学术共同体,积极对话,谋求共识。

 

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活态遗产处负责人蒂姆·柯蒂斯希望复旦大学保持创新、协作精神,能够广泛利用联合国的专业知识,鼓励与更广泛的国际社会合作,促进创新研究,进一步促进活态遗产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则期许复旦教席能担当搭建高水平国际交流的平台,促进中国本土遗产研究走向世界,与全球分享遗产保护的中国经验;不断深化活态遗产研究,开展协同研究和国际交流;以及为遗产保护能力建设做贡献,人才孵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认为“活态遗产与社区发展”教席的设立,无疑反映了复旦大学致力于了解不同社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有助于跨文化对话,并鼓励对其他生活方式的相互尊重。希望复旦教席将促进研究、合作与交流,并将有助于在中国和全球范围内提升智识,开展培训和能力发展项目等。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黎表示,教席标志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得到认可,贡献了中国特色方案和经验,为推动文明互学互鉴做出贡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秘书长周俭认为,活态遗产是文化遗产中最贴近日常生活,保护必须因地制宜,社区发展是重要原则,需要对不同人群、社区结构和人群需求展开调查,纳入城乡发展整体架构,综合考量物质空间和社区发展变化,这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合作。

 

ICOMOS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宋新潮

 

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现任ICOMOS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宋新潮受邀主旨演讲,他在名为“文化遗产在时代变革中的挑战”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我们要充分认识世界变革对文化遗产所带来的挑战,同样,也应该认识文化遗产在推动变革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要加强国际合作,构建全球文明对话网络,尊重文化多样性,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应对变局对人类共同遗产的挑战。

 

 

专家合影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邮编:200433 电话:(86)021-65642222

Copyright©2017复旦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