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5643739 微信ID: FDCLCRR clcrr@fudan.edu.cn

关键词

讲座纪要 | 当历史遭遇不确定的未来——上海城市中产阶级化与历史保护的人类学思考

发布时间:2017-07-04  阅读次数:1239

       2017年4月19日星期三下午13:30,由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联合主办的复旦文化遗产保护系列讲座第9场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光华西辅楼106举行。悉尼大学城市学系高级讲师王光亮(Non Arkaraprasertkul)博士做了主题为“当历史遭遇不确定的未来——上海城市中产阶级化与历史保护的人类学思考(When the Past Meets the Uncertain Future: An Anthropological Reflection on Gentrification and Historical Preservation in Urban Shanghai )”的演讲。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讲师赵晓梅博士主持讲座,美国柯盖德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副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江可平(John Crespi)老师评议。

图1主讲人王光亮老师

图2讲座主持人赵晓梅老师

     讲座伊始王光亮老师从遗产(Heritage)、历史(History)、文化资本(Cultural Capital)、全球城市(Global City)、共同生计(Communal Livelihood)、城市化(Urbanization)等概念的辨析切入,鼓励现场听众思考、讨论,深入浅出地引出讲座阐释的主题。

 

1遗产(Heritage)
       遗产包含多重含义,在英文、法文、中文中同样的词也都有不同的指代。什么是遗产?1980年代建的深圳的上海宾馆和明代始建、被改造为厂房的建筑,二者哪个是遗产?昨天买的笔和祖传的笔,二者哪个是遗产?显然,深圳的上海宾馆作为深圳市第一栋高楼,尽管只20多年的历史却是官方认定的遗产,不可触碰;商店里买的笔是商品,祖传的既可能是家产也可能是遗产。那么遗产到底意味着什么?

 

2历史(History)
       一家装修陈设十分复古考究的茶馆,老板身着马褂招呼客人品茗并述说着上海往事,让人身临其境。这是历史吗?什么是真正的历史?

 

3文化资本(cultural capital)
       什么是文化资本?文化资本是布迪厄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资本概念进行扩展后提出的一个社会学概念。经济资本是由经济学理论所认可的资本形态,可以直接转换成金钱。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文化按资本也可以转换为经济资本,但更多表现的是行动者文化上的资本形态。纽约时报曾报道过一位旅居中国的美国人花600万买了一栋里弄里的房子,并对其内部进行了精良装修,别有洞天,而反观之600万完全可以在高楼里买到更加舒适便捷的公寓,但那位先生觉得里弄使人看起来更有文化,这就是文化资本的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动解释。

 

4全球城市(Global City)
       世界上四个全球城市:纽约、伦敦、巴黎、东京,它们不仅有经济资本也有文化资本,新、旧融合得很和谐。而上海是很年轻的一座城市,历史不足200年,相较于以上四个全球城市,明显经济资本有余而文化资本不足。

 

5共同生计(Communal Livelihood)
       上海里弄生活就是共同生计的写照,里弄的走廊似百家舞台,每天都上演着多种生活戏码:洗衣服、做作业、喝酒、吵架… 受空间限制,人们不得不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中共同生活,因此很多私人行为都迫使成为一种公共行为。

图3图片来自讲座内容

 

6城市化(Urbanization)
       1990年代改革开放后,上海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建设大规模开展。大量高楼拔地而起的同时,很多低矮破旧的建筑也被保留。为了做田野调查,王老师在静安别墅(上海传统里弄)内租了一间2×4米的房间住了18个月。静安别墅地段很好,属市中心,周围很多高楼大厦,而其得以保留的原因就是它们是官方指定的文化遗产。

       随后,王老师谈到,遗产的概念有很强的灵活性,很多时候它仅仅意味着变得稀有并因此为人们所追捧的老房子。遗产牵扯着建筑,越稀有越受欢迎。过去的碎片以传统样式的建筑呈现出来,它们又成为老住户在快速改革开放中解决社会突变问题的媒介。其实,里弄是“洋泾浜”的建筑,其理念源自英国,而内部空间划分、装饰却极具中国特色:走廊、阳台、天井等。走廊是一切活动的承受空间,有八卦、有吵架、有麻将;亭子间也是里弄建筑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大量经典文学作品曾在其中产生,作家可以透过亭子间窗户观察百态众生,鲁迅、巴金、张爱玲等许多著名文豪都曾居住于内。现在里弄的生活条件虽有所改善,但也相当艰苦。在里弄里旅居18个月的生活使得王老师可以深刻理解居住在里弄中的居民的感受与想法。 

 

图4图片来自讲座内容

      自里弄被人们视为文化遗产之后,引来各界关注。在Instagram上可以看见很多外国人都对其感兴趣并中意于居住体验。越来越多的里弄居民发现商机,纷纷投资自己的住房,将其内部装修成很有“文化资本”的民居民宿,而后根据翻修程度和装修成本的不同,租金也由2000元~20000元不等。里弄凝冻了老上海风情且多处在地段较好、当代设施完善的市区,因此受到很多有文化、有财力的中产阶级的青睐,类似于茶馆的休闲娱乐场所也很快大面积的铺陈开来。人们热衷于对古老的外形结构的迷恋,而不论有的内部空间已然完全改造成西方的文化资本。
       王老师又说到:特殊的中产阶级化过程(也称为“内部自发的中产阶级化”)是老百姓试图最大化其经济安全感的结果。也有老建筑的“遗产化”曾经导致类似于中产阶级化的社会变化过程——当历史遭遇不确定的未来之时,即发生中产阶级化,场所归属感也因此被追求经济安全感所取代。“中产阶级化”在人类学语境中常具有一定的消极意义,中产阶级占用工人阶级曾经拥有的居住空间,迫使工人阶级搬走,使原本有活力的城市空间变得均质化,异常乏味。然而上海里弄的中产阶级化过程却非常不同,这种由居民内部自发形成的中产阶级化表现了上海人很高的环境适应能力;同时在里弄案例中,我们看到不同社会阶级的人们共同生活、使用里弄空间,使得这种城市空间仍然充满活力,而不同于一般意义上被中产阶级化的城市空间。

图5评议人江可平老师

       江可平老师点评道:王光亮老师的报告对上海士绅化与文化遗产保护有着深入浅出的探讨,具有很高的启发性。由于在里弄居住时间较长,王老师对那里的文化挖得也很深。文化遗产内在的很多不断变化的内容常被人所忽视——如个人利益,从租金的高低不等就可以看出文化的变化速度及发展趋势。对以里弄为代表的很多文化遗产而言,随着老居民不断迁出,原本的生活气氛会随之变化,又有外来者对传统的经营,这时 “真实性(Authenticity)”便受到质疑。再过十年、几十年这些建筑会变成什么样的地方?以及有关“不确定性(Uncertainty)”的问题在未来也将有更多的讨论空间。

      江老师评议后,讲座现场各学科、领域的听众就“中产阶级化”、人类学方法论、真实性的概念、文化遗产最终的走向等问题产开了热烈讨论。最后,再次感谢王老师带来的精彩演讲。

整理、撰写周紫檀
拍摄徐婉君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邮编:200433 电话:(86)021-65642222

Copyright©2017复旦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