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5643739 微信ID: FDCLCRR clcrr@fudan.edu.cn

关键词

讲座预告| 图像与意义:我对艺术史论研究的一些看法

发布时间:2017-12-05  阅读次数:963

主讲人:沈语冰 教授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教授
主持人: 杜晓帆 教授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教授

时间:2017年12月6日(周三)下午3:30-5:30
地点: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北区三角地1号楼文博系一楼大教室

 

讲座预告:
      本次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邀请哲学学院教授沈语冰,为大家讲述现代艺术理论的相关议题。
      2017年,复旦大学文博系展开了“现代性的五副面孔——波兰招贴艺术展”,让大家初步对“现代性”有了一个绘画风格层面的印象:后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冷抽象、热抽象、风格主义等等。关于现代艺术的艺术史的研究方法也有:形式主义、现代主义、现代图像学、精神分析、艺术社会史、视觉考古学等等。那么,什么是“现代性”?
      当代中国其实是一个高度混杂的社会,对自身和世界思潮理论的认知程度,远远不如建筑行业发展得那样与国际接轨:它在某些方面是古代的,比如说博物馆中的古代文物依然被当作是国家的宝藏;它在某些方面是现代的,比如玻璃、钢筋水泥建造办公大楼鳞次栉比;而在某些方面则是后现代的,比如一些反现代的“当代艺术”已经堂而皇之地用现在双年展中。
      对于中国人而言,如何将“中国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与“现代生活、艺术”联系起来?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将是中国人确立文化自豪感和对外认知的重要前提,也是在新时代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环节。


主讲人介绍:
      沈语冰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著有《20世纪艺术批评》《图像与意义》,译有《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艺术与文化》《现代生活的画像》等十多种。担任《艺术史与艺术哲学集刊》主编,凤凰文库-艺术理论研究系列执行主编。作品曾获教育部二等奖,AAC第八届“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年度艺术类出版物最终提名奖,第二届当代艺术思想论坛艺术理论奖。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邮编:200433 电话:(86)021-65642222

Copyright©2017复旦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