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5643739 微信ID: FDCLCRR clcrr@fudan.edu.cn

关键词

讲座预告|复旦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系列讲座

发布时间:2019-05-20  阅读次数:1057

生命的食粮与人类的“盐”语——盐业考古纵横

 

时间:
2019年5月24日(周五)14:30-16:00

地点:
复旦大学邯郸校区
北区三角地1号楼文博系115室

主讲人:
李水城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主持人:
王辉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研究员

 

内容简介

       盐作为一种贵重的特殊资源,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扮演了特殊作用。在中国,盐历来被看作“国之大宝”。盐不仅是民生之必需,也是国家财政赋税的重要支撑。

       曾有学者称:“人类文化总是从产盐的地方首先发展起来,并随着食盐的生产和运销,扩展其文化领域。而文化领域扩展的速度,殆与地理条件和社会条件是否有利于食盐运销的程度成正比。起码,在十七世纪以前,整个世界历史,都不能摆脱这三条基本规律”。此言看似夸张,却不无道理。在人类历史早期的社会复杂化及后来的文明化进程中,盐业确实扮演了某种关键的特殊角色。

       自上世纪末以来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盐业考古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弥补了长期的历史空白,也迅速缩短了与西方在这一研究领域的巨大差距,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从近些年来各地的有关盐业考古的新发现不难看出,盐业考古已成为中国考古学中非常富有潜力的分支学科。如果今天重新撰写一部中国盐业史,大量的出土实物资料将使这本书更加的鲜活、生动和富有生命力。

       本次讲座还将从全球的视野介绍世界各地的盐业考古及早期制盐遗址的重要特征,以期引起学界的进一步关注,积极推动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健康发展。

  • 主讲人介绍

李水城博士,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历史系学士(1982)、硕士(1988)、博士(1996)。

 

海外经历: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1999年);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2000、2015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2006年);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2016年)

 

研究范围:
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国西北史前-青铜时代考古、盐业考古、早期东西文化交流、农业的起源与动物驯化、冶金史等。

 

科研:
现任“史前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曾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3项;中外合作项目8项。

 

代表作:
《半山与马厂彩陶研究》(北京大学,1998);《中国古代陶器》(中国大百科全书,2000);《东风西渐-中国西北史前文化之进程》(文物,2009);《河西走廊史前考古调查报告》(文物,2011)、《酒泉干骨崖》(文物,2016)。《正业居学》(上海古籍,2018);主编《中国盐业考古》(1-3卷,科学,2006、2010、2013)。独立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荣誉头衔:
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考古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客座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金属与矿冶文化遗产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英国跨学科研究》British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编委(2014—);美国《亚洲考古研究》(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n Asia编委(2016-)。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邮编:200433 电话:(86)021-65642222

Copyright©2017复旦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