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5643739
微信ID: FDCLCRR
clcrr@fudan.edu.cn
讲座预告
手工艺遗产:关于传统知识传播的思考
CRAFTING HERITAGE: THOUGHTS ON THE TRANSMISSION OFTRADITIONAL KNOWLEDGE
主讲人:迈克尔·赫兹菲尔德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
Speaker: Prof. Michael Herzfeld, Departmentof Anthropology, Harvard University
时间:2017年3月29日(周三)13:30—15:00
Time: 13:30-15:00, Wednesday, March 29,2017
地点: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光华西辅楼106
Location: HGX106, Fudan University
英文讲座,配有中文综述。
The talk is in English and summaries in Chinese will be provided.
主讲人简介
迈克尔·赫兹菲尔德教授自1991年任教于哈佛大学人类学系至今,拥有“欧内斯特·E·蒙拉德-社会科学教授”头衔,同时担当亚洲研究中心泰国研究项目主任。赫兹菲尔德教授也是莱顿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遗产思辨研究”客座教授与高级顾问、墨尔本大学教授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与长江学者(2015-2017年)。
赫兹菲尔德教授著有11本书,包括Social Poetics in theNation-State (1997 ; 3rd edition, 2016), The Body Impolitic: Artisans andArtifice in the Global Hierarchy of Value (2004), Evicted from Eternity: TheRestructuring of Modern Rome (2009)以及Siege of the Spirits: Communityand Polity in Bangkok (2016);发表了学术论文及评论数十篇,制作民族志影片两部 (Monti Moments [2007] 与 Roman Restaurant Rhythms[2011])。他曾于1995-1998年任American Ethnologist期刊编辑;现任Anthropological Quarterly期刊首席编辑;同时兼任其他多个期刊编辑组成员,其中包括International Journal ofHeritage Studies, Anthropology Today以及South East Asia Research。
他的人类学田野工作集中于希腊、意大利与泰国,其他研究主题包括历史保护与士绅化的社会、政治影响,隐性殖民主义、社会诗学、民族主义动态性与官僚主义的话语及其实践,以及关于匠人与知识分子知识的民族志。
讲座预告
有关遗产的话题大多都围绕着“物”——大到建筑纪念物,小到工艺品。其他的遗产研究对象被视为是“无形的”,尽管民族学者时常试图固化无形遗产现象,但在社会现实中并非如此。为避免这种错误分类方式,产生了一种研究视角:重点关注生产劳作,尤其是生产者本身——工匠和学徒。但由于存在对“教”“学”本质的预设——徒弟是“被教授”工艺,这项研究同样变得复杂起来。事实上,工匠相互之间的妒忌与竞争,加之对自己娴熟技术的骄傲,使得徒弟学不得不首先学会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其次才是学习工艺本身。此外,在确认徒弟的忠心之前,工匠们甚至会有意防备徒弟学得太多。基于希腊和泰国的案例,主讲人将分析这些社会动态过程,在比较研究的理论框架下思考它们对手工艺遗产研究的意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邮编:200433 电话:(86)021-65642222
Copyright©2017复旦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