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5643739 微信ID: FDCLCRR clcrr@fudan.edu.cn

关键词

贵州楼上村丨云端话遗产:“我在楼上”贵州村落文化景观

发布时间:2022-05-11  阅读次数:87

2022年4月29日下午,复旦大学乡村遗产教学实习暨乡村振兴教育实践基地、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润物乡村知行社与科技日报、中国科技网、复旦大学党委统战部、复旦大学医学统战部、上海市文来中学(高中部)、共青团石阡县委员会、天津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以及石阡县国荣乡联合小学合作,开展了“云端话遗产”系列讲座的楼上村之旅,以直播形式带大家云游楼上。

 

本次活动由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博士研究生全轶先和天津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贾明军老师主讲,从驻村人员的视角开启直播,带着我们领略贵州楼上村独特的建筑类型、民俗文化和乡土人情。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直播中,楼上村联合小学的多名小学生也作为小主播,从他们的视角讲述楼上村的故事,承担起传播村落文化的工作。

 

直播开始后,两位主讲人简单介绍了楼上村的背景信息与遗产资源。通过在一栋高处的民居院落远眺,观众得以一览楼上周边山形水势与民居建筑的全貌。“石阡说春”是楼上周边地区一项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直播中,楼上村的“春倌”周正兵老人受邀,在戏楼上展示了一段名为《春牛头上戴五瘟》的说春表演。藉由这段民间以驱除疫疾、消灾祈福为主题的春词,向疫情影响下的城市及民众寄托祝福。

 

楼上小学的周娜介绍了楼上村戏楼的历史与功能,据她的讲述,这座建于1916年的戏楼,中间是舞台,两侧带走廊可供演员化妆、换衣服、放道具等。戏楼是楼上村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逢年过节的时候,村民们都会聚集在这里唱戏、看戏、耍花灯等。

 

“舞毛龙”是每年元宵节前后楼上村的重要民俗活动之一,在正月初九左右出灯后,龙灯会在村中挨家挨户上门拜年,“开财门”、说吉祥话,直至正月十五之后的特定日子,在靠近河岸的地方将龙灯烧掉,称为“送龙归海”,带有民间祈愿性质。楼上村社区文化中心的这条“毛龙”,是专门保留用作民俗展示之用。

 

在楼上村的梓潼宫门口,有一棵古树名为“金银桂”,因秋天会开出金银两色的桂花而得名。楼上小学的周子瑜介绍道,梓潼宫始建于明永历年间,现其正殿中供奉着道教的文昌梓潼帝君、慈航真人及财神三座神像。历史上,梓潼宫一带又被称为梓潼阁,是楼上周氏家族开展文化教育的场所。楼上村的周正文老师,自2005年起在旁设立“养正书院”,每年寒暑假期,带领学生来此开展书法、国画公益教学,持续十余年,村内学生多有受益。

 

沿着梓潼宫附近的巷道一路前行,直播小队介绍了村里的古树群以及栖息在其中的鸟类“老鹳”,楼上小学的高菁蔓为大家讲解了当地的野生植物“活麻”,周小雨对村内的马槡古屋“周正齐宅”进行了介绍,并着重分享了这座民居宅院的功能使用及村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智慧。

 

走在村内的古巷道,楼上小学的周蕊琦与大家分享了石阡的红军故事与红色文化,在长征期间,楼上村曾属红军突围战斗的主要路线,至今楼上村的老人们还在清明时节前去甘溪烈士陵园纪念红军战士。周磊为大家介绍了民居“周永萼宅”,贾明军老师通过画面带大家欣赏了该宅院中的雕花窗、牌匾等,这一处宅院体现了楼上家族文化中尊老敬老的良好家风。

 

循着潺潺水声,主讲人和同学们来到楼上村天福井。据周晓沁同学的讲述,天福井在村里又被叫做凉水井,民国27年,村民们集资重修,为了节约用水,在出水口下方设置了两道水池和一道水渠,出水口的水可以直接饮用,第一道水池的水用于清洗蔬菜瓜果、衣物等,第二道水池可洗农具污泥,水渠可供过往牲畜饮水,这一井水分级利用的做法在贵州村落并不鲜见,以天福井为例,楼上村的学生与大家分享了这一村民分级用水的生态智慧。

 

自天福井走到村口,油菜田、古树、远山构成了一幅绿色层叠的田园图景。由这一处景观的辽阔自然、勃勃生机之美所带来的治愈感,实是直播团队发起此次活动的重要缘由。

 

周雅慧同学为大家介绍,在田野中最为醒目的两棵楠树,其所在位置便是楠桂桥。这座据记载始建于1629年(明)的桥,曾是从前经廖贤河走水路到楼上的必经之处。建造此桥的四世祖周国祯为后人留下教诲:“有店舍蔽风雨,桑田给衣食,学校治身心,可也。”最后,由周丽同学介绍了生长在梯田田埂上的乌桕树,对其加固田埂、制蜡、禾晾架、烧柴等多方面的功能进行解说。

 

从梓潼阁到养正书院,楼上周氏延续着耕读教育的传统;依山建房,合理改造,将自然禀赋充分利用;井水分级、田埂植树,至今仍体现着生态启示。时间将楼上的一切融合,使这个在特定历史与自然条件下形成的村落成为我们当下所见的活态乡村遗产社区,以其山水之美、德行之育、造物之状,向社会传达着乡村的积极意义和价值。待疫情过后,欢迎大家探访贵州楼上村。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邮编:200433 电话:(86)021-65642222

Copyright©2017复旦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