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5643739
微信ID: FDCLCRR
clcrr@fudan.edu.cn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第三条中提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2017年,是平遥古城申遗成功二十周年,在如此难得的一个时段,我们将回溯历史,讨论总结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近四十年来保护实践的发展过程与趋势;同时站在更广阔的视角下,去思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传承在当下的意义与途径,思考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应该怎样对此类文化遗产,进行更为全面而深刻的价值判断;联系国内外,探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在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中的作用,同时思考乡村振兴背景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乡统筹的关系等等问题。
本次圆桌论坛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实践”为主题,邀请多位专家学者作为嘉宾,希望能够就此主题进行讨论争鸣,引发思考,达成共识,为2018铺开新篇章。
李锦生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副主任委员、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主持各类城市规划50余项,参与项目200余项,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和15项省部级规划设计奖。
冀太平
平遥县文物局局长。曾任平遥南大街管理处主任、平遥县衙博物馆馆长、平遥县房地产管理局副局长、平遥县规划局长。出版著作《口述梦语——平遥古城理想的追寻》。
邵甬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2014年10月至今,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研究与培训中心(上海)执行主任;研究方向为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重点领域主要为城乡遗产保护、城乡发展历史、城市更新、世界遗产保护与管理等,负责或主持的科研项目主要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平遥古城保护修缮及环境治理实用导则》、国家标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规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人居型世界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等。
李光涵
全球文化遗产基金会的中国项目主任。在此之前曾于美国、印度、摩洛哥、法国等地参与过多项建筑设计和遗产保护项目。国内参与过的主要保护项目包括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和国家文物局合作的中国准则项目、平遥古城保护项目等。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本科、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历史保护系硕士,目前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化遗产保护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其项目实践和研究方向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特别是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侗寨 的传统村落保护行动中践行了有关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的理念与方法,进一步检验了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应用性。
任和昕
地扪侗族人文生态博物馆馆长、贵州省文物局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驻村专家、北京民智研究院执行院长、黎平县政府顾问。
王金华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研究员,兼任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岩画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锚固与注浆分会理事,是我国石质文物及古遗址保护领域的专家。从业近三十年来,承担了几十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取得良好的效果,并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成果显著。比较有代表性的保护研究成果有:大足石刻保护工程、花山岩画保护工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项目新疆库木吐剌石窟和龙门石窟保护工程,科技部科技计划支撑课题《石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等。
杜晓帆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副会长、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时间:2018年1月13日 14:00-17:00
地点:复旦大学邯郸校区逸夫楼一楼圆桌会议室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邮编:200433 电话:(86)021-65642222
Copyright©2017复旦大学版权所有